2021高考语文课的必修教案样板参考( 六 )


采莲词
(唐)张潮
朝出沙头日正红 , 晚来云起半江中 。
赖逢邻女曾相识 , 并著莲舟不畏风 。
⑴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 , 形象有所不同 。请简要说明 。(4分)
⑵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?请具体分析 。(6分)
答案:⑴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(或“多情” , 1分)、腼腆羞涩(或“羞涩” , 或“腼腆” , 1分)的采莲姑娘;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(或“团结” , 或“友爱” , 1分)、勇敢(1分)的采莲姑娘 。
⑵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(2分 , “烘托”也可写成“衬托”;或者写“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”) 。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(或“细节描写”)勾画人物形象(2分) 。③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(2分 , 如写“动作描写”给1分) 。
三、方法总结
1、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
鉴赏要点
(1)分析人物的外貌、动作、语言、神态、心理等 。
(2)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 , 包括时间、地点、周围景物等 。
(3)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 , 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。2
(4)要知人论世 , 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。
答题步骤
(1)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(概说) 。
(2)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(结合表达技巧)(展开) 。
(3)形象表现出的意义(情感、理想、追求、性等) 。
2、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
古诗刻画人物形象 , 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 , 主要有: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、动静结合、虚实结合、白描、烘托、对比等 。解答这类题目 , 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:
①阅读诗歌 , 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 , 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。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。
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(人物)怎样的心理、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。④紧扣要求 , 整理思路 , 形成答案 。
3、人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
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 , 一般从人物个性特征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 。答题时 , 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 , 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 , 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 , 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。
②求同析异 , 分析人物形象特点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。
③整理思路 , 组织答案 。
四、拓展训练
1、请从环境、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。
题李凝幽居
贾岛
闲居少邻并 , 草径入荒园 。鸟宿池边树 , 僧敲月下门 。
过桥分野色 , 移石动云根 。暂去还来此 , 幽期不负言 。
【答案】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、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 。首联“少邻”“草径”“荒园”的环境描写 , 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 , 暗示其隐士身份 。颔联的以动衬静 , 颈联的归路所见 , 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 , 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、宁静 。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 , 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。
高三语文教案5
5、阅读下面两首诗 , 然后回答问题.
从军行 陈羽
海畔风吹冻泥裂 。梧桐叶落枝梢折.
横笛闻声不见人 , 红旗直上天山雪.
[注]①海: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.②横笛:笛子.
从军行 王昌龄
琵琶起舞换新声 , 总是关山旧别情.
撩乱边愁听不尽 , 高高秋月照长城.
[注]③新声:新的乐曲.④关山:山川关隘 。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。
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?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?其效果如何 答:
参考答案)(1)陈诗士们不畏严寒 , 勇登天山 , 精神振奋 , 豪情万丈 , 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;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 , 所以感情苍凉、悲怆 , 心中充满离愁别恨
(2)陈诗突出对环境的恶劣的描写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 , 用“横笛”“红旗”等典型事物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 , 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;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 , 而用凄清的“新声”“秋月”等景物来烘托感情 , 写得一波三折 , 深沉感人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