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设计师告诉你,如何从用户体验角度将文案与视觉融合

导语I在设计网站的过程中, 设计师们通常将精力投入在框架结构和视觉效果层面, 而页面中详细的宣传文案往往成为被忽略的一环 。 在腾讯企点官方网站改版的过程中, 我们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, 将文案作为重要的元素来考量设计, 深度参与文案的创作并总结实践经验 。 本文尝试从企业产品宣传文案的特点入手, 了解其定位、风格和受众;在准备阶段学会了解产品、明确宣传目标、梳理协作关系与关键决策路径;最终以腾讯企点3.0落地页为例, 提供简明的创作建议 。
在设计网站的过程中, 设计师们通常将精力投入在框架结构和视觉效果层面, 而页面中详细的宣传文案往往成为被忽略的一环 。 也许是不在设计师职责内——文案可能来源于市场或运营部门的直接输出, 设计师没有最终决定权;或是严重低估了文字作为信息传达的基础方式的重要性——直接复制粘贴于各类现成材料, 甚至用随机文本填充、限定精确的文案字数以达成特定的视觉效果 。 因此, 在腾讯企点官方网站改版的过程中, 我们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, 将文案作为重要的元素来考量设计, 深度参与文案的创作并总结实践经验 。
本文尝试从企业产品宣传文案的特点入手, 了解其定位、风格和受众;在准备阶段学会了解产品、明确宣传目标、梳理协作关系与关键决策路径;最终以腾讯企点3.0落地页为例, 提供简明的创作建议 。
不要被标题迷惑到, 我们尝试从两个角度解析企业产品宣传文案的特点:其一是区别受众为企业还是终端消费者, 其二是区别面向企业的规模 。 在这个部分, 我们不分析所举案例的文案优劣, 仅呈现事实以分析差异 。
下图是来自苹果中国的案例, 同样是一个主题的页面首屏, toB 的 Apple at Work 与 toC 的消费级产品 MacBook Pro 的文案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。
最直观的一点是文字数量的差异, 显然toB向的文案使用较多的文字来表述完整内容, 而toC向的则简洁精炼很多重在短时间吸引眼球 。
其次是最吸引目光的标题, toB向的往往会选择描述一个更为全面概括或者说“中庸”的表述方式, 重在严谨和战略高度;而toC向的则会有多种多样颇有创意的文字甚至是“梗”来集中突出某一个宣传点, 关键在于一击命中 。
在文案的驱动力方面, 有时也体现较大的差别 。 toB向的往往更直接功利地表述带来的商业价值, 例如业绩提升, 成本缩减, 效率提高……非常直白宣传使用产品带来更好的业绩;而toC向的则更开放和含蓄, 注重用情感来打动受众, 贴近个体的精神追求, 例如“更美了”, “妈妈特别喜爱”, “和艺术家一样自由创作”……
此外, 同样是宣传产品的功能, 两者的考量角度也有显著差别 。
还是以苹果为例, 商务-产品与平台在介绍他们的消费级产品如何运用在商务活动中时, 提出的卖点每一条都紧扣企业用户最敏感的决策点(安全性、兼容性、扩展性、服务等);反观toC向介绍各产品的页面, 则聚焦于产品本身, 注重个体感受, 打动终端消费者 。
一款面向企业的 SaaS 软件产品, 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, 都有相对稳定的产品定位 。 这其中就包括了产品所面向的企业规模, “小微企业”、“中小企业”、“大型企业”是经常被提到的三类 。 这里的规模并不严谨地和公司员工数挂钩, 而是同购买和实际使用产品的部门人数更相关 。
第一个案例来自金蝶软件, 在产品导航上我们就可以看出, 无论是通用的云服务还是相对垂直的ERP软件, 都按照企业规模直接划定了产品间的界限 。 分别点开不同的产品页面, 仔细体会其中文案的着墨点, 这里摘取部分供参考:
第二个案例来自EC , 这是一款定位服务于中小企业的SCRM(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)软件, 在其首页的轮播图中,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案:
首先, 并不急于用标准的术语解释SCRM是什么(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), 而是换用一句通俗易懂且能展示出产品功能和特性的话作为大标题, 用小标题辅助解释并阐述效果 。
其次, 用极具吸引力的问句引出其营销云产品的能力, 而答案也直白得令人难以置信 。 甚至脑海中可以直接蹦出同样的功能如果是针对中大型客户宣传, 会用到的话术——借助大数据和智能学习引擎, 实现千人千面;精确锁定目标客群, 精准投放并持续追踪全链路效果数据……
最后, 大标题稍稍拔高, 用“企业自有流量池”这样的概念来进一步传达和教育用户, 树立专业的产品形象 。

推荐阅读